各級干部今年將輪訓國學 國內首套“領導干部國學教材”出版9月起下發各地可在線學習“微課程”涵蓋用人、廉政、執法。
6月15日上午,國家行政學院、中國國學文化藝術中心等多部門聯合推出國內首套“全國領導干部國學教育系列教材”,這代表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作為領導干部正心、修身、治國的理論資源和文化基礎將有本可依。
據了解,教材共11冊,涵蓋干部廉政、用人等多方面。未來,國家行政學院及全國省級行政學院系統,將對現任各級行政干部進行傳統文化輪訓。這套教材有望成為國家各級領導干部的研修課程。
國家行政學院副院長陳寶生表示,學習國學精華可讓為官者自省,學習“當官之法惟有三事:曰清,曰慎,曰勤”等廉政勤政之道。
習近平多次強調傳統文化是精神命脈
習近平總書記在多種場合多次強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根”和“魂”,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命脈。
2009年,在中央黨校春季學期第二批進修班開學典禮上習近平曾表示,領導干部普遍應當讀三個方面的書,即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理論著作、做好領導工作必需的各種知識書籍,以及古今中外優秀傳統文化書籍。
去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北京師范大學看望一線教師時,也對中國古代經典詩詞和散文從課文中去掉的現象表示很不贊成:“去中國化”是很悲哀的,應該把這些經典嵌在學生的腦子里,成為中華民族文化的基因。
去年10月,習近平在主持中央政治局集體學習時強調,歷史是最好的老師,對綿延5000多年的中華文明,應該多一份尊重,多一份思考。對古代的成功經驗,要本著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去之的科學態度,牢記歷史經驗、牢記歷史教訓、牢記歷史警示,為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提供有益借鑒。
上海社科院文學所研究員蔡豐明曾對此表示,提倡傳統文化,還有另外一層深意,就是中國的傳統文化中實際上有很多倡廉的方法。例如主張天下為公,這種精神和現在反腐精神是一致的。
多名教授編寫涵蓋用人、廉政、執法
據介紹,此套“全國領導干部國學教育系列教材”是經由國家行政學院政治學教研部立項,國家文化戰略重點課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體系構建研究》和“十二五”教育部規劃課題《傳統文化與中小學生人格培養研究》并題研究的重大科研成果。此套教材由國家行政學院多名教授參與編寫,由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出版。
全系列教材除《中華和合文化的國際比較優勢》一書作為導論以外,其余10冊分別涵蓋了修身之道、處世之道、用人之道、治兵之道、應急之道、廉政之道、執法之道、謀略之道、治國之道、天人之道等方面。例如,治國之道中又提到“必先富民”“功加于民”等具體的內容。
據記者了解,這套教材填補了我國傳統文化學科教學資源空白,是國內第一套面向各級領導干部的國學文化標準化教材,體現了“為人修身、為政以德、為官有法、公正和諧”的新時期執政理念。
值得一提的是,教材不僅系統闡述了傳統文化人文精神,還與當代行政管理進行了有機聯系和相互融合,從而為提升各級行政機構的執政思想、強化決策能力、創新執行策略、擴大用人視野、融入德性思維等各方面提供了完整的理論體系和策略指導。
今年9月起各級干部開展傳統文化輪訓
據記者了解,國家行政學院及全國省級行政學院系統,將對現任各級行政干部進行傳統文化輪訓。這標志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將有望正式納入到各級行政干部培訓體系之中。
原國家行政學院政治學教研部主任徐鴻武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這套教材將在黨政干部中全面推廣,將材料下發給各地各級干部,讓其自主學習討論,或者當地自行開展學習培訓課程。一些企業,尤其國企也可自主選擇教材進行學習。
由于這套教材一大特點是應用性,因此11套教材并沒有硬性規定,需要所有人都本本必看,而是根據單位特色進行挑選,著重領會學習。例如,應急辦就可對《應急之道》進行系統學習。
中國國學文化藝術中心秘書長張健也介紹,在國家行政學院系統內,從上至下都會對國學教材進行系統學習,例如《中華和合文化》等都是必選課程。領導干部可以在線學習國學微課程,他們的學習時間也都會有統計。
今年9月前,具體的課程設計方案、具體安排將會出爐,到了9月各級系統也將開課。
專家:傳統文化有助于領導干部廉政立身
國家行政學院書記陳寶生接受采訪時表示,“古人云:‘學者不必為仕,而仕者必為學。’在信息化、知識化時代,領導干部加強學習,勤讀書、善讀書、讀好書,特別是多讀些國學經典尤為重要。習主席也指出,中國傳統文化博大精深,學習和掌握其思想精華,對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很有益處。”
他表示,通過學習來陶冶情操、完善人格,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一個突出特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重視通過自省、慎獨、改過遷善、養浩然之氣等自我修養來提升人生境界,如“吾日三省吾身”、“君子善其獨也”等。
同時,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對“國家之敗,由官邪也”也有深刻的認識,強調為官者要涵育為政之德,“廉政以立身,勤政以務公,善政以富民”“律己以嚴,撫民以仁,存心以公,蒞事以勤”“當官之法:惟有三事,曰清,曰慎,曰勤”等。這些也符合當下反腐倡廉為官清正的大環境。總之,學習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有助于領導干部滋養心智、砥礪品格、提升能力。
領導干部要學哪些傳統文化?
《廉政之道》
古往今來,無論在和平年代還是戰爭時期,為官為君從物不從德的案例比比皆是,有的甚至惜財害民,不少朝代都是由貪腐走向了滅亡。新的歷史環境里,提廉政、說反腐說治國也是必然項目,是需要領導干部進行學習的,從根源上預防杜絕。通過對過去的歷史階段里,如何治貪、如何扭轉局面的分析,從而找到新時期的道路。
《天人之道》
“天人之道”是中國歷史文化中最為重要的命題之一,“天人合一”“天人相天”“天人感應”“天人交相勝”“究天人之際”都是其中著名的說法。
在今天的生態視角下,這一命題涉及人和時空、環境、生物、災變之間的關系,也關涉古人處理這些關系的理念和智慧、得失和成敗。國人以天人關系為思想框架的理論有望彌補西學的一些盲點。今天人類面臨相當復雜艱難的環境問題,天人之道的框架也許更適宜解決一些人和自然的矛盾,至少能提供一種不同于西學的視角。
《修身之道》
修身,是指修身養心,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修養水平。中國傳統文化非常重視修養身心,自孔子開始,就十分重視修身,并把它作為教育八目之一。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我們黨面臨新的執政考驗,這對領導干部的綜合素質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各級領導干部要擔當起執政為民、興黨興國重任,必須不斷適應新形勢新要求,自覺加強道德修養。領導干部的道德修養,不僅事關個人品行,而且關系黨和政府在老百姓心中的形象。做官先做人,做人是領導干部的立身之本,也是人生事業成功的基礎。
《應急之道》
1840年以來,中華民族經歷了一百多年的磨難,經歷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幾代人堅持不懈的探索和努力,今天又一次迎來了走向偉大復興的新時代。發展是這一時代的主旋律,而安全則是為發展保駕護航的重要主題。
在公共安全領域,頻發的自然災害、層出不窮的事故災難、復雜難控的衛生事件等,都給人民生命財產、生存環境,乃至國家安全帶來嚴峻考驗。應對挑戰、做好公共安全應急管理工作,離不開總結已有的經驗教訓,離不開學習借鑒世界各國的好做法,更離不開學習、遵從中華民族幾千年來積累的寶貴生存智慧。
《用人之道》
從管理文化上講,用人之道是一門關于認識人才、使用人才、培養人才的科學,同時也是一門發掘人的智慧、調動人的積極性、激發人的創造力的藝術。我國古代在這一領域內所取得的成就令人嘆為觀止,并由此形成了獨具中國特色的“用人之道”,記載在眾多經史子籍的文獻當中。這些豐富的用人思想和用人經驗,是歷代思想家、政治家在長期治國理政的用人實踐中總結、積累、思考、歸納得來的,吸收與借鑒傳統用人之道的理論精華,得到歷史智慧的啟迪與幫助,一方面能加強領導干部的素質修養,做到古為今用;另一方面可以在實際工作中少走彎路,事半功倍,這對當代領導者來說,無疑是提高領導決策和用人水平的有效途徑。
《執法之道》
古代的“執法”,基本等同于現代的“司法”。在古代,地方司法與行政合二為一,地方行政長官實際也就是司法長官,專門的執法部門只有在中央機構中才存在。緣于此,教材基本以“法律適用”的角度來理解古代“執法”,并對古代執法的目的、執法主體、執法依據、執法原則、執法程序、執法方式和執法責任七個方面的有關論述進行了細致搜索,并形成教材的體例和結構。